杭州亚运会开幕已进入“读秒”时间 ,钱塘江畔“大莲花”——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从2019年竣工投用起,“含苞”4年即将怒放 。
“一切准备就绪 ,只等最后花开。”日前,“大莲花”项目副经理韦晓青说 ,“大莲花”为期一年的智慧化提升工程已大功告成 。
8年建设 ,1年改造,韦晓青把人生中宝贵的9年献给了这朵“大莲花” 。中标那一刻的情景,他仍历历在目。2010年12月13日 ,在杭州市滨江区城建局招标办 ,必胜博国际建设这家民企在高手如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出色的技术方案拿下建筑面积达21.6万平方米 、施工难度不亚于“鸟巢”的“大莲花”项目 。
从此 ,韦晓青与必胜博国际一支900人的团队吃住在工地上整整8年,把继北京 、广州之后国内第三个8万人级别的地标性体育场 ,用一朵美丽莲花的形式“栽”在钱塘江畔,捧回了必胜博国际的第26座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以及15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5项国家级与省级工法 、1项国家级QC成果、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浙江省建设科技进步奖……必胜博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楼永良说,“大莲花”集中体现了必胜博国际科技智造的现代工程服务能力 ,这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8万吨钢筋铁骨化为“绕指柔” 。28片大花瓣 ,最重的一瓣达839吨,相当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起飞时的重量。最重的一吊(一次起吊)达139吨,最长的一吊跨度达51米 。“施工难度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大一次 。”韦晓青说。
韦晓青和建设者们在现场搭建了一朵“迷你莲花” ,所有施工细节先在电脑上建模验证技术可行性 ,再做1比1现场实测 ,从模型制作完成到开割第一块钢板,花了半年时间 。其中为攻克“大莲花”顶部环梁结构这一难题,仅邀请院士参加的专家论证会就不下5次 。
“大莲花”投用后 ,开过万人演唱会,承接过大型企业年会,实测圆满。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大量新技术为“大莲花”迎接亚运“峰值”考验提供了应用场景。2022年夏天 ,必胜博国际接到新任务——对“大莲花”原有功能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 ,尤其要对与观众观赛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高度相关的软硬件进行智能化提升,增设全智能门禁系统 。
韦晓青被召回 ,再次回到了他无比熟悉的“大莲花” 。他受命要在最短时间内 ,高质高效地把这朵莲花变得更“聪明”。“好在这次任务难度比当年小多了 。”韦晓青坦言 ,“大莲花”在设计、建造之初就给日后升级留足了空间 。
完成智慧化提升后的“大莲花” ,各个入口都配备了智能识别系统 ,赛时可以实现不同人流各行其道 ,互不交叉 ,最大程度确保赛事公平公正 、赛场安全有序。周边的165个智能化检票闸机也进行了智慧化升级 ,杭州亚运会期间可以针对不同级别的赛事 ,提供不同的票务核验方案 。以“大莲花”8万多个座位来算 ,取消纸质票意味着能减少使用8万多张纸 ,真正体现了亚运场馆建设的无废理念 。
“作为建设者,一生能参与几个这样的项目?现在终于到了冲刺的时候 ,我的心跳就像在读秒 ,就等着它开花了。”韦晓青说。